新生儿出血病
新生儿出血病是指维生素K缺乏和凝血因子II、VII、IX、X活性低下引起的出血症状,又称为维生素K依赖性出血。
一、病因
1.基本病因是维生素K缺乏。
2.凝血因子II、VII、IX和X,蛋白质C和S依赖于维生素K的存在。
3.细菌合成被抑制。
(1) 维生素K的合成需要肠道菌群。
(2) 新生儿肠道在喂养前几乎是无菌的。
(3) 抗生素治疗可能引起菌群紊乱。
二、分型
1.早发型
(1)通常发生在出生24小时内。
(2)见于母亲服用抗惊厥或抗结核药物的新生儿,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在母亲怀孕最后2~4周给予维生素K可防止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3)可发生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2.经典(常见)型
(1)通常发生在出生24小时~1周,少数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内,有时与晚发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重叠。
(2)发生在出生时没有接受预防性维生素K的新生儿。
(3)发病率为0.25%~1.7%。
(4)该类患儿通常有疾病和/或延迟喂养。
(5)出血通常发生在脐、胃肠道(呕血或黑便)、皮肤、鼻子、手术部位(如包皮环切术),少数发生颅内出血。
3.晚发型
(1)通常发生在生后2~12周,也可以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
(2)多发生在母乳喂养、出生时没有接受维生素K预防的新生儿。
(3)母乳内维生素K含量较低,范围为1~4µg/L。
(4)一半以上患儿出现急性颅内出血。
三、病理生理
1.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因而新生儿肝脏维生素K存储量少,血液中维生素K水平较低,出生后易患出血性疾病。
2.新生儿肠道一旦开始有菌群生长,这些微生物合成维生素K使出血风险降低。
3.全肠外营养(TPN)的早产儿不会有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风险,因为TPN 中含有维生素K。早产儿如果应用有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一旦中断TPN的使用,单纯母乳喂养,就可能会出现维生素K缺乏。
四、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即使存在早期出血,大多数新生儿体检时无明显异常。但分娩时发生颅内出血,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出血的症状包括呼吸暂停、呼吸抑制和休克综合征。
(一)出血
1.生后24~72小时开始出现。
2.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弥漫性。
3.很少危及生命。
4.迟发性出血可能发生在出生后大约2~3周。
(二)渗血
1.局限性 通常为胃肠道(呕血、黑便)。
2.弥漫性 脐带和穿刺部位。
(三)体征
1.弥漫性瘀斑、出血点。
2.穿刺部位渗血。
3.腹胀。
4.黄疸。
(四)合并症
1.贫血。
2.脑室内出血或颅内出血。
五、诊断
1.对维生素K的治疗有反应可以明确诊断,出血停止、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缩短。
2.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计数。
3.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新生儿通常PT延长,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正常范围。
4.新生儿的维生素K水平低,所以直接检测血液中维生素K的含量是没有意义的。
六、预防和治疗
1.肌注维生素K是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出生后单剂量的维生素K肌注,可以有效地防止经典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2.中、重度出血可考虑使用新鲜冰冻血浆。
3.危及生命的出血可以使用浓缩的凝血酶原复合物(Human
Prothrombin Complex, PCC)。
4.经典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通常没有生命危险,单剂量注射维生素K就可止血并使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到正常范围。
5.有研究表明口服维生素K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治疗,可以改善凝血和维持维生素K的水平,但尚未进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这种策略可以有效地防止早期和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出血。
6.结果 预防性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