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则
1. 除了尽力的为新生儿营造类似于母体内的生长环境外,更要注意所有的护理操作均要做到轻盈温柔,适于胎龄,避免引起并发症。
2. 对于高危新生儿,接触性护理应尽量减少,仅仅用以支持医疗操作和帮助新生儿保存能量。
3. 提供支持性体位以促进新生儿保持安静的状态和维持高危新生儿生理上的稳定。
4. 在新生儿燥动不安的时候,将新生儿的四肢屈曲到身体的中心来帮助新生儿安静下来。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有利于新生儿自我调节。
5. 包裹和非营养吸吮及节律性轻柔的摇晃可以帮助新生儿自我调节。
6. 在帮助新生儿摆放体位的时候,包裹四肢以帮助他们保持稳定并使他们感到安全。
7. 用缓慢的,温柔的动作来为新生儿改换体位。(图:照料新生儿动作要轻柔)
8. 跟随新生儿的身体的信号来照护新生儿。
二 、护理照料
(一)护理
早产儿的皮肤菲薄, 缺少皮下脂肪, 护理照料的时候一定要轻柔。另外,早产儿的大脑血管发育不成熟,容易破裂出血。任何增加脑内压力的动作都可以导致脑出血。在更换尿片的时候,不能够将患儿双下肢过分抬高,否则会增加脑压而可能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见下图)
(二)体位
1. 胎儿在子宫内的体位 在宫内,胎儿是在羊水的支持下呈屈曲位的生长发育的。 由于子宫内有限的空间,使胎儿被良好的包裹着(360度)。这种包裹给胎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呈屈曲和放松的生长发育体位。(图:胎儿在子宫内的体位)。
2. 早产儿出生后的体位 新生儿的体位应该模拟新生儿在子宫内的体位。
(1)胎龄32周之前出生或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肌张力较低,从而影响新生儿独自产生生理性屈曲的能力。仰卧位时,因肢体不能对抗地心引力,常会自然的产生类似“日光浴”的伸展姿势。进一步发展,因新生儿尝试着寻找可以触摸到的边界(如同在子宫内生活时能触及子宫壁一样),就会导致肢体更进一步的伸展而形成象”青蛙”一样的下肢(髋关节外展外旋, 膝关节屈曲),和”W”型的上肢(肩外展/外旋和屈肘)的姿势。
(2)早产儿的屈肌张力只能有效的克服来自紧张性迷路反射的伸展力的影响,而在膝关节位置屈曲下肢,但是不能克服地心引力。所以早产儿只能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处屈曲下肢。
(3)因为早产儿没有能力抵抗地心引力,故可形成不正常的运动习惯,有造成骨胳、肌肉发育异常的危险。这些异常是因为姿势不正或者是不适当的使用肌肉而致,并非神经肌肉的自身发育异常。早产儿通常不能像足月儿那样通过自我调节功能来探索自己的面部和嘴、不能双手、双脚相握和自我维持屈曲状态。他们的肢体常常会无目的乱舞,或呈伸展状态,最终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图:早产儿的典型的”青蛙”腿和”W”型上肢姿势)。
(4)早产儿不成熟的运动功能和反应可导致他们消耗过多的能量,并影响他们的呼吸功能和氧合能力。
3. NICU早产儿的辅助体位 护士可以将早产儿放置适当的体位以避免早产儿不正常运动习惯的形成,促进早产儿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
(1)利用小单子、小毯子、毛巾、浴巾以及自制的新生儿包裹帮助早产儿保持适当的、屈曲的、利于生长发育的体位。(图:帮助早产儿辅助体位的用品)。
(2)新生儿小包裹可以帮助保持合适的体位,可以考虑与小包被或者小单子一起使用。(图:新生儿小包裹辅助用于保持体位)
4. 体位护理的目的 主要是促进早产儿身体的正常发育,防止由于体位而引起的发育异常。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注意:
(1)减少地心引力给新生儿带来的影响,促进向心的中线屈曲体位。
(2)提供外界的支持来模仿宫内的环境,给予360度的支持。加强新生儿保持屈曲体位的能力,预防医源性姿势畸形。
(3)促进手到口活动的中线取向。
(4)促进新生儿自我安静的行为并促进更好的状态控制。
(5)降低新生儿活动水平,保存能量;减少刺激,加强深度睡眠。
(6)在新生儿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提供多样的姿势(至少每三个小时更换一次体位),预防头部变形。
5.体位护理的目的是预防发生下列问题
(1) 肩胛骨回缩和凸起。
(2) 过度的髋关节外展外旋(青蛙腿)。
(3) 颈背部伸展过度。
(4) 过度的踝关节内翻和外翻。
(5) 肢体舞动,导致紧张刺激,生理失衡和能量消耗。
(6) 由地心引力而致的关节肌肉过度伸展。
(7) 头部不对称。
6. NICU常见的体位护理 给早产儿放置于合适的体位,这些常用的体位包括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和头部抬高的体位。
应该尽可能的把新生儿用小毯子或者是小单子包裹起来,使他们保持四肢屈曲于中心的中线性体位以促进手到口的活动。为了预防异常姿势的产生,并促进自我调节和运动,每2-3小时根据护理需要不断的更换体位是很重要的。每次更换体位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状况,活动情况和是否舒服,是否可以耐受新的体位。
(1)俯卧位:是护理早产儿首选的体位。理想的俯卧位是双上肢和双腿屈曲到身体内。在身体两旁放上毯子卷。也可以将毯子卷放到屈曲的双腿周围来保持位置。(图:俯卧位)。
对于很小的早产儿,可以使用柔软的小单子做成松软的小卷或用小的凝胶垫放在新生儿的身下,直到骨盆处。使头部在凝胶垫上,肩膀内旋,髋关节内收,颈部较轻扭转而预防斜颈,然后包裹新生儿,这样可以预防新生儿滚动,保持体位(图:小凝胶垫和小新生儿单子卷辅助体位)。
图:摆放新生儿体位的方法和步骤。
图:尿片可以卷起来放到新生儿的髋关节下,来保持屈曲姿势并防止外展。
图:在不影响新生儿呼吸的情况下,布卷可以放在新生儿的胸部下方。在双髋的两侧放上大的毯子卷来预防”青蛙腿”。
图:用1-2个毯子卷在新生儿的周围围成一个360度的圈,用来在四周保护新生儿,保持体位。
图:还可以用一个洗澡巾或者是尿片做成长条,通过双腿之间,将一个髋关节压在下面,然后将两头栓在新生儿床的两旁的栏杆上。要确定不时的调换到另一条腿上。
还可以将新生儿竖着从头到髋放到尿片卷上,用一个小毯子横跨新生儿的身体来使体位稳定。(图:小新生儿毯辅助俯卧位)。
(2)仰卧位:尽管仰卧位是最好的适应新生儿活动的体位, 但因仰卧位可降低呼吸功能,增加能量消耗和降低氧饱合度,通常不宜采用。理想的体位是头部、肩膀和肢体保持在中线呈屈曲状。
图:新生儿仰卧位。用一条洗澡巾或者一个布类尿片卷成一个卷儿,将它放置呈”马蹄铁”的样子围绕新生儿。
图:用辅助物品放置新生儿到仰卧位:单独的布类尿片卷成卷儿放到新生儿的膝关节下面来解除新生儿伸展的习惯,将另外两个尿布卷顺着肩膀放到新生儿的两侧来适应新生儿双上肢向前。
图:使用不同的方法支持新生儿保持仰卧位。
(3)侧卧位:侧卧位有减少髋关节和肩关节旋转和外展的作用。肢体应该内旋呈屈曲位朝向身体的中线。该体位可以用布单包裹来维持。(见图:新生儿侧卧位)。
侧卧位时,新生儿的背部应该微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颈部在中线位置,即不过分后仰,也不过分屈曲。布卷应该在后背到头部处支持体位。另一个布卷可以放在两腿中间来支持屈曲,前面也可以用一布卷来支持。(见图)
图:用小布卷支持新生儿侧卧位 图:用新生儿小包裹和布卷支持侧卧位。
如果新生儿喜欢在一个方向躺着,那就要定时变换体位来预防头型异常。
(4)仰卧睡眠: 新生儿应该在生后矫正胎龄34周和临床状况稳定时开始逐渐过渡到仰卧睡眠,可将新生儿放到普通的新生儿床里,用1-2个新生儿毯子就可以保持正常的体温;家长会逐渐适应让新生儿仰卧睡眠的习惯。在新生儿床上,除了1-2个床单和新生儿外,不能有任何别的东西(除非因新生儿不稳定,根据医嘱需要俯卧位睡眠)。
①在普通新生儿床上的新生儿应该按照《美国儿科学会的仰卧睡眠指南》开始执行仰卧睡眠制度以防止新生儿猝死的发生。
②将新生儿以仰卧位放到头部呈水平位置的普通新生儿床上。
③如果因新生儿特殊状况需要不同的体位时,需有医嘱。
④有特殊的需要,如医嘱需要抬高新生儿床的头部或者将新生儿放呈俯卧位等,需要在新生儿床上标志出来,并记录在案。
⑤将新生儿转移到普通新生儿床后,应该尽量使用吸引球囊吸引分泌物,尽量少/或不使用墙上的负压吸引装置。
⑥在普通新生儿床48小时后,如果体温稳定,测量体温可以从每次喂养测量一次减少到每班一次。
⑦新生儿的体温:在不使用温暖的毯子时应该维持在早产儿腋下体温至少 36.30C,足月儿腋下体温至少36.50C。
⑧如果新生儿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应该将新生儿放回到暖箱里或者辐射床上。
⑨可移动的辐射热源不是用来调节体温的;但在有医嘱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用于将新生儿臀部暴露于空中治疗尿布疹的时候给新生儿保暖。
(图:仰卧睡眠)
7. 皮肤与皮肤接触护理(SSC,Skin to Skin Care)(KMC,Kangaroo mother care) :母亲和新生儿皮肤与皮肤接触的护理对于早产儿是非常有益的。新生儿出生后母亲与新生儿立即进行皮肤与皮肤的接触可以减少新生儿哭闹,增进母婴感情和交流,可以给新生儿保暖并有利于母乳喂养。SSC的护理应在出生后立即开始,即将裸体新生儿俯卧于母亲裸露的胸膛上。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与母亲的亲密接触,通过触摸、温暖和气味这些感官刺激等行为和母婴的相互影响可以增进母婴感情,同时可促进母乳分泌,从而促进成功的母乳喂养。同样,新生儿与父亲的SSC可以增加新生儿于父亲之间的感情。(图:新生儿于父亲的皮肤与皮肤接触)
(1)操作前注意事项:在给家长提供与新生儿SSC之前,护士应该向医生咨询新生儿的稳定状况。病情严重不稳定、使用高频通气、有动脉插管、有胸腔插管和使用升压药的新生儿,不适合SSC。有脐静脉或动脉插管的新生儿,必须有医生的医嘱才可以进行母婴SSC。
SSC只提供给新生儿的父母或者监护人。
在开始SSC之前,应该给家长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给家长解释SSC可以更好的维持新生儿的体温,使新生儿在情感上和生理上更加稳定等。
在SSC过程中,应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SSC的时间长短、频繁程度视新生儿的稳定程度、耐受性和家长的需求而不同。
事先将新生儿毯和新生儿帽子温暖 ;给母亲准备一个舒适的沙发或椅子;家长可穿胸前开口的上衣或病号服;准备好给家长使用的毯子和枕头。
对于体重 < 1500 克的新生儿要有体温监测;如果需要,要有外部的机械热源给新生儿保暖。
如果需要,使用胶带固定管道(辅助呼吸设备和静脉管道等)。
如果家长愿意,提供可以手握的镜子以便于家长用其观察新生儿。
(2)操作规程:检查新生儿是否准备就绪,无论是否有气管插管,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必须稳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包括需要处理的和需要长时间恢复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氧饱和度降低和血压不稳定等。在检查评估新生儿的时候,要考虑医生和家长的意见。确保家长在情感上和身体上做好了SSC的准备。备齐SSC所需要的设备。
(3)家长及新生儿准备:确定家长刚刚吃过饭,去过了厕所; 刚刚吸过奶并有足够的时间 (1~3 小时)。穿上胸前开口的上衣或者病号服,洗手。在新生儿床的旁边的椅子里坐下来。检查评估新生儿的稳定性;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氧气需要量。更换尿片,脱掉新生儿的衣服。如果有气管插管,要吸引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将新生儿放到仰卧位并给新生儿
5~10 分钟的时间来恢复正常。
(4)将新生儿转移给家长:提前给家长讲解每一个步骤以确定家长准备好了自己的角色和SSC步骤。有气管插管的病人,需要两个工作人员配合,一个人管理引导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的管道;一个人将新生儿托起放到家长的胸部。没有气管插管的新生儿,护士托起新生儿和所有的管道将新生儿放到家长的胸部。另外,也可以由家长将新生儿托起立即放到他们的胸部,并用新生儿毯子覆盖新生儿,然后在护士的指引下和支持静脉管道等的情况下缓慢的坐到椅子里。
(5)将新生儿和家长安置到SSC的位置:新生儿在家长的胸部呈俯卧位,头部向上,四肢放置成向中心的曲屈位置,如果是母亲,新生儿应该位于母亲的两个乳房之间,头转向一侧。需要时调节供氧量。将新生儿放进家长的衣服内或者是用温暖的新生儿毯覆盖新生儿。将椅子调整到半卧位,还给家长提供枕头以使其舒适。如果新生儿使用机械通气,调整通气管道,将其放到家长的肩上,然后用胶带固定。新生儿有静脉输液的,也可以将静脉输液管道固定到家长的肩上或者椅子上。
(6)给患儿和家长提供隐私保护,将布帘子拉上等。若需要,可给家长提供手握的镜子以便于家长观察新生儿的脸部。
(7) 在SSC的过程中要每个小时监测一次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检查评估新生儿的体温,根据需要,提供外部热源以保障新生儿体温稳定。新生儿的体重≧1500
克时,在提供SSC前和开始SSC 15分钟后检测体温,然后每小时监测一次体温。新生儿体重﹤1500 克时,用体温监测探头持续监测体温。
(8)在新生儿稳定、家长和新生儿都较舒服情况下,允许新生儿依偎在家长身上最多3个小时。期间护士要守在旁边,需要时随时帮助家长。
(9)将新生儿放回到床上:有气管插管的新生儿需要两个人一起合作,一个人管理引导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的管道,一个人托起新生儿将新生儿放回到床上。没有使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只需要一个人将新生儿放回到床上,检查评估新生儿,将新生儿放置一定的体位,使新生儿舒适而不被打扰。
(10)在病历上记录下列内容:SSC过程中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新生儿评估和氧气需要量。 新生儿对SSC的表现和耐受情况。
参考文献:
- 1. Elsie R. Vergara.
Foundations for practice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uni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M) Rockville, MD USA: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Inc. 1993.
- 2. Dana Fern. A
neuro developmental care guide to positioning & handling the premature,
fragile or sick infant. (M) New York, USA: D F publishing 2011.
- 3. Elsevier. Mosby’s
skills: 2006 - 2014 Elsevier Inc.
- 4. M. Terese Verklan & Marlene Walde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nursing 3rd ed (M). St. Louis, USA: Elsevier (USA); 2004.
- 5. AAP: AAP Expands Guidelines for Infant Sleep Safety
and SIDS Risk Reduc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0/18/2011.